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洞见

如何真正读懂“十四五”规划《建议》

发表时间:2021-09-10 11:28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顾畅


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全文两万多字,但字字珠玑,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咨询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真正读懂《建议》,我认为应当从三方面入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明确每一个概念究竟是何含义。

《建议》中涉及大量固定表述和专有名词,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是读懂《建议》的基础。例如《建议》第四部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这是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的新表述。

产业基础指的是“四基”核心技术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软件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这些正是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产业基础高级化则意味着需要从源头推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为从无到有、从0到1的技术提供诞生的空间,通过每一个基础环节的质量提升带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

再如《建议》第31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那么何为城市的“韧性”呢?根据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而韧性同时具有鲁棒性、可恢复性、冗余性、智慧性、适应性五个特征,这就为我们建设韧性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方向。以明晰概念为基础,以完善知识体系为进阶,真正读懂《建议》才能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为什么——了解每一个表述提出的时代背景。

“十四五”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概括为“三新”,即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由宏观的国内外环境共同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表述的具体背景。

《建议》第五部分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在2020年5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的表述。这个表述的直接背景是国际贸易受到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并在疫情期间受到巨大冲击。制造业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外贸企业面临出口受阻的困局。然而我们应当知道“双循环”战略绝非仅仅是支持外贸企业转内销,培育壮大内需市场那么简单。

实际上,从金融危机后,我们一直走在扩大内循环的道路上,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大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也由最高时的67%下降到2019年的31.8%。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强大内需市场和完备产业集群的支持下,逐步摆脱中国仅仅是微笑曲线底端的制造部门,金融研发和消费“两头在外”的处境。由制造中心向金融研发中心、消费中心去延伸,转向更均衡、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模式。

再如本次《建议》和各地出台的规划中均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生育方面,我国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除了生育政策的改变,更加重要的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养老方面,《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在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养老服务对政府社会事业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从医药种养、医养产品、生康养服务等一、二、三产多角度发展养老产业。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定性定量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明白实施这一新的国家战略的急迫性和从中找寻机会的可能性。看清背景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进而更好地决定如何去行动。

怎么做——在认清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历史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危”的背后往往就是“机”。因此认清发展环境,准确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具体规划,找准自身定位,将宏观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作为自身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在挑战中找寻机会是各地政府、企业、咨询从业者等社会部门都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

以国际贸易摩擦为例。摩擦给外向型经济地区产业供应链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是这些地区主动参与国际产业链重构的重大机遇。一方面,我们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在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差异的驱使下,部分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向东南亚转移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在RECP、中欧投资协定的利好支持下,通过国际性展会、电商平台、品牌建设等创新手段推动产品走出去;通过营商环境优化、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强化外资项目实施效率等手段吸引欧美日韩先进产能落户中国、先进技术服务中国。

三星2019年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并将产能转移至越南,但就在2019年三星向西安的芯片厂投资80亿美元,提高NAND记忆体的产能。同样在2019年,谷歌停止了华为的谷歌服务(GMS服务),但华为次年推出HMS服务作为替代。如今HMS生态注册开发者数量达到180万,应用达9.6万个,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这些案例正说明了在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竞争对手的拦截阻击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仍是我们“转危为机”的必经之路。

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演讲中提到的,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市场是王牌,产业链是王中王牌,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是一个基本牌,核心技术创新补齐短板是关键牌,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永远的底牌。如何用好这5张牌,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正是各地需要认真谋划的重要课题。

《建议》稿两万多字虽然分成了科技、产业、深化改革、空间格局等不同部分,但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耦合,最终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方略。例如《建议》第三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中提出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等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举措。我们的经济社会正是不同部门的相互耦合构成的,科技的问题需要从教育、产业、金融、市场多个角度去解决,科技的进步也不是仅带动生产这一个部门的提升。因此在研读规划以及思考“怎么做”时,应当具有全局视角,关注不同领域的内在联系,获得更加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图片1_副本.png

从1953年 “一五”计划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到2020年“十三五”收官,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七十年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通过规划的引领,让亿万国民凝神聚力共同致力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取得如此的辉煌成就。

2021年,壮阔“十四五”又将启航。在党的带领下,各地即将继续以规划为纲,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洞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