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洞见

“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09-10 11:27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顾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现代产业体系概念,主要涵盖了升级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几方面内容。现代产业体系可以由多个维度去界定,但总体来说应当具有高附加值、创新性、生态型、协调性等特征,是既具有当代领先的竞争优势又面向未来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

面对国际环境变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出重要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因此在“十四五”时期应当正确把握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提升产业发展所需的智力资源、金融资源、科技资源、营商环境等要素的供给能力,探索产业结构升级、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而工业的发展则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核心,不仅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平台。“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低端产能过剩、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以及有效内需不足。因此各地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当坚持供给侧改革这一经济工作的主线,同时着眼需求侧,培养消费到流通再到供给的观察视角,以需求牵引供给,提升供给能力和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在提升产业基础方面,应当以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为总目标,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协同和核心技术攻关的作用,同时发挥中小企业在特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澎湃的创新原动力。

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提出了“隐形冠军”理论,即一些中小企业虽不为外界所关注,但产品主宰着各自所在的市场领域,占有着很高的市场份额,往往在某一个细分的市场中进行着专心致志的耕耘。例如日本虽然没有英特尔、台积电这样的半导体巨头公司,但在基础原材料领域,高纯度氟化氢和氟聚酰亚胺占有了全球份额的70%、90%的市场份额。我国近年高度重视此类“隐形冠军”的培育,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在“十四五”时期,应当紧抓产业变革之势和政策红利之势,完善中小企业筛选和培育的措施,助力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甚至“独角兽”。

根据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制造业增长主要依赖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劳动力和资本三个要素。其中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金融是建设活动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的主导者,也是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载体。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数字赋能、产业集聚、营商软环境等要素成为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的新变量。

图片9_副本.png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至36.2%,较“十二五”期末翻了一番。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得到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社会运行效率。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仍将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部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提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量;智慧城市、数据治理的需求持续释放;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不断拓展。如何依据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禀赋,从硬件端、软件端、产业应用、治理应用、消费应用多角度探索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从最早的硅谷到国内第一的蛇口工业园区再到新时代的中关村软件园、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证明了产业集聚有助于密切企业间的联系,节约交易成本,增强创新动能,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圈,最终推动效率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十四五”时期,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也从简单的五通一平、标准厂房建设向产城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综合社区转变。需要从产业、产城、人才、运营四个角度不断发力,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科研、金融、交流互动服务,为人才提供个性化、舒适化、品质化的生产生活空间,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承载空间和集聚空间。

优化营商软环境是增强区域产业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因素。各地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均对提升营商环境加以强调,但措施主要集中在“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站式、一网式”服务等方面,其实质是政务环境的改善。除此之外,更应当在法治环境、政策环境等领域进行优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构建营商法治环境的最终目标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从而保证市场功能的发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市场通过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自我平衡、自我完善的机制。在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仍要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政策体系的构建,规范市场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问题,同时引导资源向基础研究、关键产业适当倾斜,为长远发展继续动力。例如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在其官网公布了涵盖研发、成果转化、创业、上市、人才支撑、知识产权保护、集成电路发展、外商投资等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企业明确了外部边界,构成营商软环境的重要一环。

图片10_副本.png

图片来源: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所面对的市场形态和技术水平都将更加复杂,新场景、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只有“苦修内功”,提升产城硬环境和营商软环境,“拥抱变化”,坚持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才能在产业发展的新浪潮中继续屹立潮头。




洞见推荐